脑血管病:预防得法可救命
时间: 2018-09-07 作者: 点击5089次
陈伯虽然78岁了,但看上去身体很硬朗,偶尔有点头晕头疼,稍微休息一会就又精神抖擞了,平时极少去医院。一天,他半夜起床上厕所,突然昏倒在地,手脚抽搐不停。家人见状,急忙打120送至医院。经诊断,陈伯患了脑干多发性栓塞,虽经抢救而脱离危险,但两年来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复原的希望非常渺茫。某省人民医院东病区神经科徐书雯主任说,像陈伯这样“自以为身体好、平时不愿去医院检查”的老人,很可能已经埋下了脑血管疾病的隐患,一旦发病,后果会比一般老人更为严重。
脑血管病——人类致死、致残头号杀手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和心血管疾病一起并称“目前和未来20年内人类致死、致残的头号杀手”。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近五十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我国总死亡人口的近一半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者。其中,绝大部分脑血管病患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徐书雯介绍,当人体脑血管老化或因其他疾病而使血液供应受干扰,造成脑部分受损时,就会发生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类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发作的有脑中风、脑梗塞和脑出血都是常见的症状;而慢性脑血管病主要指脑动脉硬化,它是老人痴呆症的病因之一。
脑血管病患者中不少有家族遗传病史,也就是说,如果父母曾经患有中风,那么子女患病的风险就会大为增加。女性在进入更年期以后,更容易患动脉硬化,中风的危险系数大为增高。据了解,近些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中风患者中不乏30多岁的年轻人。专家指出,饮食失衡、营养过剩、缺乏体育锻炼是患病原因。
发病先兆——突然头晕目眩、失明耳鸣
脑血管疾病其实是有迹可寻的,只要平时留意老人的身体状况,可以在急性发作之前做好预防性治疗。
平时如果发现老人有这些症状,子女或老伴就要和老人上医院就诊:突然头晕目眩、单眼失明、耳鸣、甚至产生听力障碍,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半小时不等,很快恢复正常,这正是中风的危险先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般来说,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有三分之一会发展成为中风,三分之一会反复发作,给正常生活带来危险,而仅有三分之一的人自然好转。有些老人以为这些是年纪大的正常现象,不放在心上,这种麻痹思想千万不能继续。
大量的临床病例显示,脑血管病常常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相伴而来,而患有高血脂、高血糖、血液病异常(血粘稠)以及有吸烟喝酒的不良生活习惯,也是中风等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徐主任还提醒,当出现下述症状时也要小心,意味着你可能患有慢性脑血管病:经常头晕、头痛、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思维缓慢、说话颠三倒四、睡眠不好、焦虑。
如果老人已经出现脑动脉硬化的症状,则要定期去专科医生处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保健药品,进行预防性治疗。随年龄增长人体动脉血管不可避免的逐渐硬化,但是通过及时适当的治疗可以延缓血管的老化。
预防——定期体检、积极锻炼、注意饮食
目前,医学界对中风的治疗效果仍有诸多遗憾,脑血管病病人的死亡率仍然较高,而部分老年患者即使幸存下来也会留下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给自己和亲属带来巨大痛苦。徐主任表示,通过预防可以有效地减轻甚至避免中风的发病。老人可凭三件“法宝”护身,即定期体检、积极锻炼、注意饮食。
定期体检有利于监测病情发展,越早检查治疗效果越好,越能减轻后遗症,恢复效果也越好。鉴于老人往往不了解病情的严重性,病人子女要说服、督促老人经常参加体检,一旦出现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应该马上把病人送至医院神经科就诊,如果延误就会有生命危险。医生同时指出,鉴于脑血管病发病年龄提前,45岁以上的人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全身体检,而有脑中风高危因素的人35岁以上就应该定期体检。
每天要保持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但要因人而异,不要盲目加大运动量。医生建议,除非从年轻时起一直坚持锻炼,否则,某些“危险”运动还是少做为好,例如剧烈的跑步、登山活动。曾经有过这样的教训:某单位工会在重阳节组织老人登山,结果每年都有一两个老人在登山过程中发生脑出血。医生推荐的保健运动包括慢跑、快走、打太极拳、舞剑、打乒乓球,做这些运动时切记动作尽量慢,避免过度劳累。
生活调理----患者可以吃鸡蛋、饮红酒
即使患有脑血管病也不必恐惧、悲观,要保持心境平稳,避免紧张、激动及各种不良情绪,子女亲属则应尽量帮助老人充实和调剂精神生活。
患者在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不宜吃咸菜等太咸的食物,但也要保证盐的正常摄入量,防止身体内钠元素过低。平时应避免吃油腻,更要杜绝不良习惯,烟酒嗜好不利于脑血管病的防治。
针对很多患病老年人不敢吃鸡蛋,徐主任解释说,一周吃2至3个整蛋是没问题的,不过蛋黄还是少吃为好。提倡高蛋白、低脂、低盐、低糖及富含纤维素、钙质和维生素的饮食,平时可多吃鱼类,要饮用低脂或脱脂的鲜奶。如果老人家没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可以适量饮用低度数的红葡萄酒,一般以酒精含量8%~9%的为宜,有助于软化血管。
左手摇扇可防脑溢血
如今,大部分家庭都有了电风扇、空调,用手摇扇子纳凉的人越来越少了。其实,电风扇与空调虽然省事,但如果使用不当,却会给你带来“空调病”等麻烦。而手摇扇子纳凉,虽然不如电风扇和空调“解热”,但不会染上“空调病”,而且还能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摇扇,需要手指、腕和肩部关节、肌肉的协调配合。在夏日,坚持摇扇纳凉,正是对手指、腕和肩部关节、肌肉进行锻炼的极好机会,不仅可以促进上肢的血液循环,还可增强和提高上肢肌肉力量,以及各关节协调配合的灵活性。有些人因肩关节长期缺乏活动导致肩周炎,而摇扇时,通过对肩关节肌肉韧带的锻炼,可增强其力量和灵活性,从而有效地预防肩周炎。
摇扇是一种单侧肢体运动,不仅可使肢体的关节、肌肉得到锻炼,还可锻炼大脑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由于大脑对身体的控制是交叉的,即左脑半球支配右侧肢体,右脑半球支配左侧肢体。多数人长期习惯用右手,而使左手运动少,致使右脑半球缺乏锻炼。老年人脑溢血发生部位大多在右脑半球,就是支配左侧肢体活动的右脑半球血管得不到锻炼,而显得比较脆弱之故。因此,夏日经常左手摇扇,可促进右脑功能,增强右脑半球血管的弹性,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