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偷袭 我们的骨健康
时间: 2018-09-09 作者: 点击4721次
人体的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40~50岁开始减少。许多因素可以对其产生影响,如遗传、环境、营养、运动、生活方式、激素水平等。
人进入老年期以后,性腺机能减退,分泌减少;食量变小,钙摄取少;室外活动少,日照时间缩短,维生素D合成不足;平时缺乏锻炼,骨骼内血循环减少,骨骼的钙容易被吸收和移出骨外;各器官呈退行性改变,器质性疾患增多;运动迟缓,反应迟钝,视听力减退,损伤机会增加。这些都是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原因。
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1) 年龄,65岁以上的人群。
(2) 遗传,白种人比黄种人易患,黄种人又比黑种人易患,有骨质疏松家族史者易患。
(3) 饮食,长期低钙饮食,缺乏营养。
(4) 消瘦,体重指数低者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高。
(5) 绝经后的女性或过早闭经及因卵巢切除雌激素下降的女性。
(6) 有酗酒、大量吸烟、长期饮咖啡、浓茶等生活习惯的人。
(7) 药物,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巴比妥、大仑丁、肝素等。
(8) 疾病,内分泌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肾功能不全、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肝病等。
(9) 失重,如宇航员。
(10)缺乏运动,如长期卧床的人。
如何诊断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比较常见的症状有:
(1)疼痛,以腰背痛多见。
(2)驼背、身长缩短。
(3)骨折,骨折可发生于咳嗽、打喷嚏、大笑、弯腰抱起小孩、屈身捡拾东西或回头转身时。骨质疏松症骨折最常见的部位为髋部、椎骨、腕部。
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也可无任何症状,医学界称其为静悄悄的流行病。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骨密度检测、生化检测、影像学检测、骨活检等几个方面综合评价。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是目前国内外骨质疏松诊断和防治措施疗效观察的金标准。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曾以此检查结果制定了白人妇女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目前仍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应用。骨代谢的生化检测可以快速、动态地反映整体骨再建的速率,并能预测骨丢失率。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定量CT、定量超声、核磁等,也是非常有用的检测手段。
骨质疏松症分型: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约占患者总数的90%,它又分为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约占患者总数的10%,常由各种内分泌、肾脏、消化系统疾病及不当用药、废用等引起。
如何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人们有以下症状时,就应该开始注意,提高警惕:开始走路或身体移动时,腰部感觉无力、疼痛,渐渐成为慢性痛楚,偶尔会突然发生剧痛;背部渐渐弯曲,身高变矮。对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及时作骨密度检查,即便正常,也应注意预防。
如何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必须关注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包括X线平片有骨量减少或脊椎畸形表现的人,更年期妇女和老年人,身高下降、驼背的人,长期卧床的人,维生素D和钙摄取不足的人,卵巢、子宫、胃或小肠切除的人,患有腰痛或有髋部骨折、骨质疏松家族史的人,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类、抗痉挛药、利尿药、胃药、止痛药等药物的人,长期嗜烟酗酒的人,患有与骨质疏松相关的慢性功能异常性疾病,如甲亢、甲旁亢、肾功能衰竭、肝病的人,体重指数(BMI)小于19千克/平方米的人等。